2025/03/27

thinkingParticles的衰退:曾經的特效外掛之路

如今,幾乎沒有多少人在使用 cebas ThinkingParticles(簡稱 tP)了!曾經的 tP 高峰大約是在2009年,當時由 John Cusack 主演的災難電影《2012》震撼銀幕。這部電影的特效震撼人心,而最令人驚訝的是,這些效果大多是利用 3ds Max 完成的,儘管水的模擬部分是使用其他技術製作的。在那時,能在 3ds Max 環境中使用 tP 這個外掛來創造電影級的特效,無疑是非常吸引人的。尤其是電影中的地震場景,通過 VolumeBreak op 切割幾何體,模擬房屋與地面的破裂,效果非常逼真。

這部電影不僅改變了特效產業,還促成了許多特效人才的崛起,許多人後來創辦了自己的特效公司,比如 Hristo VelevBottleship VFX。他還錄製了極具價值的 ThinkingParticles 教學 DVD,造福了廣大用戶。而我本人也曾撰寫過一本針對 tP 的實體書——《3ds Max視覺特效大製作:ThinkingParticles業界特效完全解密》

總之,tP 曾經有過輝煌的歲月。但這款曾經風光的特效外掛為何會逐漸式微呢?以下是我認為的幾個主要原因:

  1. 與同公司產品的配合不夠緊密
    其中一個關鍵問題是,tP 與其同公司產品 finalRender 在算圖上的配合並不理想。許多特效,尤其是煙霧、大量碎裂物體的模擬,需要高效的算圖軟體來支持。tP 在這一點上存在致命的缺陷,無法充分發揮其潛力。

  2. 線上幫助資料不足
    類似 finalRender,我認為 thinkingParticles 的線上幫助資料相對匱乏。與 Chaos GroupV-RayPhoenix FD 的在線幫助相比,tP 的資源顯得相對封閉且難以查找。這使得許多使用者在面對問題時無法輕易找到解決方案,進而影響了工具的學習和使用效率。

  3. 缺乏對美感的重視
    我認為 cebas 這家公司未能充分重視美學的呈現。無論是其官方網站還是樣本場景,給人的印象都過於技術化,缺乏視覺上的吸引力。這使得 tP 的展示效果顯得有些過時,難以打動那些追求高品質視覺效果的用戶。

  4. 功能未能與時俱進
    VolumeBreak 為例,這一工具的切割面是平的,無法呈現更加真實的切割效果。相對而言,tyFlowMultifracture 已經進化到了具有雜訊的切割面,能夠實現更具現實感的破裂效果。雖然 tP 理論上能達到類似效果,但使用體驗和直觀性仍無法與 tyFlow 相匹敵。

  5. 未能聚焦於其核心優勢
    後來 cebas 在推出新版本時,功能逐漸變得有些零散,與實際專案中的需求不太契合。這些功能的展示場景過於簡單,像是初學者的示範,缺乏與電影實戰效果的對接。這樣的展示,無法充分體現 tP 的強大潛力。

thinkingParticles 曾經是我最喜愛的粒子特效外掛,而 finalRender 也曾是我最偏好的渲染軟體。如今它們的逐漸沒落,確實令人感到遺憾。希望有一天,這兩個工具能夠重拾昔日的榮光,再次屹立於業界之巔。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