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tyflow.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tyflow. Show all posts

2025/04/14

Tyflow - Surface Test (Distance) 根據距離觸發事件

 

玻璃被球或子彈打穿後碎裂的特效,雖然是經典老梗,但要做得好看、自然,其實並不容易。

實現玻璃碎裂的方式有很多,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方法:

  1. Time Test:手動設定觸發時間點,精準對準球剛好碰到玻璃的那一幀。

  2. PhysX Collision:利用物理碰撞偵測,當球(剛體)撞擊玻璃時觸發碎裂。

  3. Surface Test(Distance):當球與玻璃距離接近某個門檻時,自動觸發碎裂效果。

2025/04/02

tyflow -Split 分割粒子群組

 

tyflow -Split 可以分割粒子群組。以前要用thinkingParticles做這種操作很麻煩。tyflow就直觀許多。

tyflow - Surface Test inside volume相當於tP的InMesh

 

tyflow的Surface Test - Volume (inside)就相當於thinkingParticles的Inmesh operator。意思是包含在裡面的粒子就進到下一個事件。

一般來說會在場景中拉出一個BOX,設置動態,然後配合Surface Test - Volume (inside)使用。

2025/03/28

tyflow Cluster與PhysX Bind的配合使用

 Cluster op讓你可以把粒子分成好幾個群組,這些群組可供日後在其他op中(例如PhysX Bind使用)。用Cluster可讓碎裂的效果增添更多細節。

操作方式是,首先添加Cluster,在Channel中手動輸入clusters 供日後使用。

2025/03/27

Tyflow - Awake (PhysX) 醒來的粒子

 

tyflow的Property Test可過濾出Awake (PhysX)的粒子,說白話就是醒過來的粒子。那甚麼是醒過來的粒子。

  • 睡著的粒子 → Kinematic 會參與運算,但是本身不會被撞開
  • 醒來的粒子 → Dynamic 會進行動態物理運算的粒子,會被撞開

PhysX粒子的狀態可以用PhysX Switch來切換。

2025/03/26

用tyflow的Time test op進行隨機選取

 

如果是用thinkingParticles來做隨機選取進到下一個群組,十分麻煩。用tyflow可以很簡單地做到。透過Time Test op,其中把Test value的Variation設置為100就可以做到。

粒子原本為黑色,隨著時間,隨機選取進入到下一個事件,變成紅色。

[相關文章]

thinkingParticles random selection 隨機選取

2025/03/25

Return to previous state - tyflow回到上一個狀態

 

這是Motion graphic常用的手法。幾何體裂解成碎片,然後又變回原本的狀態。透過Custom Properties op可以做到這個效果。

2025/03/18

Destruction of a Statue 雕像的碎裂

 

雕像的碎裂效果。以下說明:


tyflow: Surface Test + PhysX Collision 碰撞碎裂的設置

 

球去撞牆,牆碎掉 - 很經典的測試場景。同樣的效果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設置都能做到,這裡我們介紹其中一種方法。

球是keyframe的,在撞擊到牆之前,牆先用voronoi切割,用PhysX Switch - Kinematic切換為不啟動鋼體運算。然後用Suface Test拾取那顆球,這時進入到下一個事件。再次添加PhysX Shape,這石剛體就會啟動運算,再加上PhysX Collision拾取那顆球。效果完成。

使用Suface Test的好處是,可以控制剛體啟動的時機,比較不會有碰撞交錯的問題。

以上設置不適合用於玻璃效果,因為玻璃是透明的不適合預先切碎的設置。

2025/03/16

tyflow Multifracture調整成voronoi的切割效果

 

tyflow的Multifracture雖然切割效果很真實,但有時會希望更像voronoi式的切割,可是斷面不是直線的,要有扭曲的隨機效果。以下是關鍵參數:






2025/03/10

tyflow Rotation - Align to shape mesh只修改粒子的Pivot

 

tyflow的Roation op - 當不勾選Affect particle shape orientation時,就相當於3ds max的Affect pivot only。可以使用Align to shape mesh來改變軸向,這個功能可以做很多事,比方說使用Voronoi op要把物件切割成木片時,軸向變得很重要。但又不想調整原始幾何體的軸向,就可用這個方法。

tyflow Element Fracture 根據元素拆分

 

以前有個maxscript叫Detach Elements,可以把幾何體中的每個Elements拆分成一個一個獨立的幾何體。tyflow的Element Fracture op做的是一樣的事。

使用的時機: 物件有預先切割,比方說磚塊構成的房屋,由單一幾何體構成。但你想要拆成一塊一塊磚塊,這時就可用Element Fracture。

2025/03/07

tyflow and phoenix integration配合,產生煙霧

 

tyflow用於剛體,布料,粒子相當有用。但是如果是煙霧火焰還是需要其他軟體的幫助,例如Phoenix FD。

2025/03/06

tyflow fragment on spot在爆炸時才對物體切割

 


如果是玻璃,預先碎裂看起來就不好,所以要在爆炸衝擊時才進行切割會比較好,該怎樣做呢?

首先,不管是用Multifracture或Voronoi Fracture op,在作用時間Timing都設置為Continous持續計算。

然後在Fracture points的Procedural points設置為Particles,這裡選取另一個tyFlow002 (用作局部切割的粒子)

這是tyFlow002的設置,首先產生種子粒子,然後Spawn 5~10個粒子,使其壽命只有1 frames,然後Simulation group指定為1。這樣做為切割的粒子。



2025/03/05

tyflow: Scale by Proximity 根據距離縮放粒子

 

這個效果常常見於Motion Effect。以前用thinkingParticles很複雜但是用tyflow卻能輕易做到。

先導入幾何體,然後用Face fracture切割成一個一個面。添加Scale op,在Scale中設置為Absolute。勾選Multiply by proximity。在Objects清單中添加場景移動中的球。 這樣球移動那哪裡,面就會縮小放大。 勾選Invert則效果相反。


tyflow Scale - Relative multiply 用球體當作爆炸的力

 

tyflow提供各式力場,但都不如用PhysX的球體去推擠其他剛體來的效果更加真實。

我們可以產生球體使其隨時間而變大來擠壓其他剛體。方法是添加Scale op,Timing設置為Continious,Scale設置為Relative multiply。將Scale value設置為150%。這樣球體就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大。但也不能讓它無限放大,因此在最後添加Delete op - Age。




tyflow Hull mode - Compound 剛體碰撞的近似幾何體

 

PhysX的剛體計算會透過近似的幾何體進行 - 稱之為Hull。這個Hull可以是球體,方塊或是原本的幾何體,或是...合成出來的近似幾何體 Compound。


Hull的選擇很重要,它會影響模擬的速度與精確度。不夠精確會讓碎裂的物體在一開始就爆裂,不穩定。而 Compound是很不錯的Hull類型,它以Grid的模式去近似原本的幾何體。所以Slice Length越小,越精確。

2025/03/04

tyflow PhysX Shape Sticky starting penetrations讓碎裂一開始不爆掉

 

用Voronoi Fracture或Multifracture op所切割的物體,很容易在一開始模擬時就爆開。在tyflow中的PhysX Shape中的Start penetrations起始穿透的選項中有提供Sticky starting penetrations,可以避免碎片在一開始就爆開。因此這個選項預設是啟動的。

當然這跟你剛體的Hull精確度有關,大部分情況Hull的類型不會很精確,有穿透是正常的。

如果想要一開始就計算所有的鋼體穿透,就選Process all penetrations。

tyflow Property Test - Neighbor count 選取在距離內的粒子

 

tyflow Property Test - Neighbor count可以用來選取距離某粒子內的粒子。以此為例就是我們希望靠近子彈粒子的玻璃粒子再次碎裂,就可利用之。

使用Property Test op,Test type選Neighbor count,在Test value選Greater than,Value 為0。根據實際需求,在Search value中設置距離範圍。

這個op的運作方式很反直覺,Youtube上有講師花了一支影片解釋為什麼要這樣設定。不過不管就是如上設置就能以特定範圍內選取粒子了。(相對應的op是Surface Test,只是Surface Test只能用在geometry不能指定粒子)。


2025/03/02

lightning tyflow grow製作閃電效果

 

tyflow grow operator可以做出生長或是閃電的效果。 可以產生這樣的mesh之後,然後取其mesh,做出簡易的閃電動畫。


生長的效果是透過Grow中的Algorithm: Diffusion-limited aggregation做到的。這個只能產生"生長"的粒子。所以後面在接上Spline Paths產生實際的spline。當然也可以用tymesh產生m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