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4

Tyflow - Surface Test (Distance) 根據距離觸發事件

 

玻璃被球或子彈打穿後碎裂的特效,雖然是經典老梗,但要做得好看、自然,其實並不容易。

實現玻璃碎裂的方式有很多,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方法:

  1. Time Test:手動設定觸發時間點,精準對準球剛好碰到玻璃的那一幀。

  2. PhysX Collision:利用物理碰撞偵測,當球(剛體)撞擊玻璃時觸發碎裂。

  3. Surface Test(Distance):當球與玻璃距離接近某個門檻時,自動觸發碎裂效果。

對初學者來說,方法 2(PhysX Collision)看起來最寫實,也最直覺。但實際操作後會發現,方法 1 和方法 2 才是實作上最穩定、最實用的
原因是:方法 2 在模擬時容易出現一些問題,例如:

  • 碰撞時穿透玻璃,導致沒偵測到

  • 碎裂發生得太晚,看起來不自然

  • 碎片和球體黏在一起、飛行不自然

如果球本身是已經設好 keyframe、不參與剛體模擬的話,那麼方法 3(Surface Test)會是最方便、最合適的選擇。
反過來,如果球本身是參與剛體模擬的,建議使用方法 1,也就是圖中所使用的方式。

同一種特效,往往可以用多種方法來實現。試著思考並選擇在不同情境下最合適、最高效的工具與方式,這也是特效工作中很重要的思維。

[相關文章]

Glass Shattering with tyFlow玻璃碎裂特效part1

Glass Shattering with tyFlow玻璃碎裂特效part2

tyflow: Surface Test + PhysX Collision 碰撞碎裂的設置

No comments: